大医传承 中医论坛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大醫傳承教材1.4:郭生白《本能論》

2012-9-4 15:27| 發佈者: jack| 查看: 58246| 評論: 34|原作者: 郭生白|來自: 2010年9月第1版

摘要: 《本能論》是關於人類如何認識自己,如何對待自己的文章。如:人的生死是甚麼原因造成的;人的疾病是甚麼;人應該怎樣對待疾病;怎樣才能健康;長壽的最高智慧。 ... ... ... ... ... ... ...
蔣序
蔣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應是序言,恰似檄文,實乃檄文也。——郭生白)

  近十餘年來,我拜訪了300多位文化大家,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所見文化大家,因年事已高,交談的話題,大多是以回憶往事為主。對未來要做的事情,絕大多數是對自我的一生總結以及做好尚未完成工作的掃尾,以求達到圓滿地劃上一個句號。
  令我吃驚的是,今年84歲的郭生白先生,我們在一起所談話題,卻與眾不同,他基本上不關心昨天所做事情,而是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今天和明天正在做或準備大幹一場的中醫文化事業上。他似乎忘記了年齡,真的是不知老之將至、老之已至。可以說,他比年輕人還年輕,他比雄心勃勃的人還雄心勃勃。他說話時,那種自信的神情;他聽你說話時,那種反應之迅捷、抓你說話的關鍵字之準確,你會突然有一種感覺,眼前的這位老人家,是不是隱瞞了年齡,他根本不像84歲。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對複雜事物的判斷速度以及對未來要大展宏圖的憧憬,和年輕人完全一樣,怪不得他的眾多弟子們,在和我談起郭老的幹勁時,無人不大加佩服。所以,我說:郭老不是84,郭老剛剛48。寫到這裏,我猛地想到三國時期的曹操所寫的一首詩《龜雖壽》,詩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郭老是當代歌以詠志、壯心不已的中醫文化大家,談到中醫的當下處境,談到他的在天之師——東漢時期的醫聖張仲景時,他會落下熱淚,有時竟然會泣不能語。他在即將出版的《本能論》這部扛鼎之作中寫到:
  “父親把兒女從醫院裏背出來,因負擔不起昂貴的醫療費用,而含淚回家等待死亡。兒女因無力支付高昂的費用,而帶父母走出醫院!他們心裏在想他們要說麼?一個高血壓病,從吃降壓藥到心腦血管病,然後搭橋作支架,而後是等待下一次的搶救……一例糖尿病,從吃降糖藥到注射胰島素到尿毒癥透析,錢用完之時,便是生命結束之日;一個癌的發生,意味著無錢治療等死的悲劇上演,或是家破人亡的落幕……我們的親人被無辜地奪去了生命!寫到這裏,我在流淚……我願同天下患者同聲一哭!”
  (按:此段文字,估計是在初稿中,定稿後的內容如下。)
  “心臟手術,“搭橋”“支架”一個、兩個、三個……多的有五六個的。幾萬、十幾萬的醫療費,個人與國家都承受不起。可是我們衹能默默忍受。這樣把一個功能性疾病推到刀子下,這半個世紀治癒過一個嗎?沒有!既然半世紀都不能治癒一個人的方法,我們怎麼還去用它呢!這是誰的責任?我要仰天發問!說到這裏,我禁不住為天下患者一哭!” 
  不見生白老,不知中醫好。見了生白老,有病不怕了。郭老用自己的生命狀態,用耄耋之年罕見的精氣神,完全證明了中醫文化的偉大他告訴他的弟子們,他要輕輕鬆地工作到100歲,他還有很多復興中醫的事情要做。他用一生的臨床實踐和對醫聖1800年前所著《傷寒雜病論》的潛心研究,向今天的醫學界提出兩大問號,這兩大問號是麼呢?
  2010年8月5日的晚上,我與郭老在北京石景山區松林公園他的住處促膝深談,談到興奮處,他站了起來,從桌子上的一個紙袋中,抽出一張紙送我,見紙上寫道
  “人自身本有一個防疾癒病的能力統,我們為麼放棄不用,而去求救有毒的化學藥與手術刀呢?難道這是智慧嗎?這卻是醫源性疾病與藥源性疾病的根源。

  正是這兩個問號,促使他創造性地總結出了《本能論》,他提出
  “中醫自《傷寒論》問世以來,因為讀懂它的人很少,且在《傷寒論》的解讀中又發了眾多流派,各持一得之見自立門戶,各逞一家之言。以致中醫理論蕪雜而不統,有些理論概念不清,隨意性、模糊性都很嚴重。理論如此,而行為也無不如此。中醫常因此招人恥笑。中醫不是完美的,也正因為其不完美而才能完美
  “五十年的痛苦思考,中醫從《傷寒論》中走出一個‘生命本能統理論’。生命
本能理論詮釋了中醫的核心思想。對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治未病、模糊理論、不可複製……種種質疑都給予了圓滿的回答。並且在對傳染病及慢性功能性疾病的治療上產生了令西方醫學難以置信的臨床效果!你能想像嗎?一劑藥就能使一個流行性感冒痊癒,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所有併發一張方劑便可治癒,並且其所有併發也隨之消失,發生統痊癒效應
  “生命是大自然賦予的,生命規律與自然規律一樣是不可改造、不可對抗、不可替代的!要用順其勢而利導的方法,這些病都可治癒。而且是像中國的兵法一樣‘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中醫是‘以不治而癒人之疾’。調節本能統這樣一個方劑,所有的原發、繼發的疾病便可完全消失。大自然是最真實的,我治的是統的障礙,它還我的是統的障礙消失。統的障礙消失,就是統的疾病全部消失!原來人類千年追求的夢想,今天現了

  郭老對當代中醫文化的傑出貢獻正在於此,他是理論聯繫實際,走知行合一道路,他在中醫向何處去的十字路口,勇敢地面向前方,提出了“生命本能統論”這一富有時代氣息的獨特觀點,這一論點是對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繼承和發展。
  郭老生1927年,他這一生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而又波瀾壯闊。我想,自古以來的規律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沒有東漢建安時期的傷寒病流行,哪裏會有《傷寒雜病論》巨著的誕生如果沒有清朝乾隆年間溫病的流行,也不可能有大醫吳鞠通《溫病條辨》、葉天士《溫熱經緯》兩部名著的問世。
  今天的中醫再次面臨高血壓、糖尿病、腫瘤和亞健康等慢性功能性疾病的挑戰,還有國家和個人都無法承受的醫療費用。面對這一時代難題,郭老知難而上,繼《傷寒六經求真》出版之後,又寫出了《本能論》這部重要著作,在中醫跌入谷底正隨著中華民族復興而崛起的關鍵時期,這部著作的現實意義、歷史意義,顯得十分重要。而郭老也正因為這部著作的特殊價值而成為這個時代弘揚中醫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其眾多弟子正像弘法的傳教士,必將人類的瑰寶——中醫,傳播到億萬人家,以普度眾生。
  為此,他近期又與國家文化部主管的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展開合作,始創了我國第一家在國家一級公募基金會基礎之上的以完全傳播中醫文化為宗旨的公益慈善專項基金——本能論基金用現代的源於西方的基金會制度,去推動中醫文化公益事業,並開展免費的師帶徒教育,像孔子那樣,他要培養3000弟子、72賢人。同時還要開展對世界醫學難題即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的攻關治療,並對家庭困難的患者予以免費。他更著力於“生命本能統論”思想在更大範圍的傳播,以切斷亞健康的發病源頭,使亞健康者恢復到健康狀態而不留後遺,並把目前高昂的醫療費用降低數十倍以上,為徹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題做出貢獻他反復強調
  今天,中醫一定要站出來,攜手自己的同胞走出健康危機,讓同胞們認識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中醫的偉大,不要自毀江山、自毀萬里長城

  有一天,郭老告訴我,他近期要南下廣州,拜訪2003年戰勝“非典”的功臣——中醫泰斗鄧鐵濤先生,並拜訪在北京的經絡醫學大家祝總驤先生,以共商中醫文化大業。我想,鄧老、祝老、郭老——“中醫三老”這次聚會,將不僅是當代中醫史上的一段佳話,它更具有在中醫危機中力挽狂瀾、砥柱中流的象徵意義
  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之年,100年以來,中華民族的護身符——中醫,飽經滄桑,劫難不斷,內憂外患,屈辱至極可以講,到2003年“非典”肆虐全國恐慌,才使中醫絕處逢生,否極泰來我們要感謝“非典”,2003年是中醫崛起的里程碑更要感謝2009年到2010年的“甲流”,“甲流”讓中醫養生成為時尚風流還要感謝2011年的辛亥革命百年紀念,這一時空,使我們有機會冷靜反思。我想百年之中那些謾駡、詆毀、甚至要消滅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不肖子孫,不論現在他們身在何處,都應當面對祖先的靈魂懺悔面對黃河、長江洗心革面否則,總有一天,不肖子孫們將像秦檜那樣,被鑄成跪著的可恥之像,面對岳飛的滿江紅,遭13億中國人唾駡消滅中醫者,必被中醫消滅動此邪念者,必遭殃這就是歷史的無情規律
  醫者,易也。易者,《易經》也。8000年前孕育的《易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總根,她是萬經之首,是眾典之元典,是中醫之聖母這參天巨樹的年輪,知天地之運行,通古今之變化,明生命之本能其早已閱盡萬年的暴風驟雨、電閃雷鳴。蚍蜉撼樹,不自量力非是幾隻蒼蠅碰壁,嗡嗡叫。
  祝願郭老雄雞一唱天下白!祝願《本能論》像春霖一樣生機無聲而潤萬物!

蔣 曄(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

2010年8月11日於北京頤和山莊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本文導航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jack 2014-6-28 12:16
第6頁添加“一、甚麼是疾病?”“二、甚麼是中醫?”,為了目錄方便。
引用 jack 2014-6-28 09:08
第16頁“1. 清下法:”改為“1. 清下法”。
引用 jack 2014-6-27 18:55
第28頁1處“于”改為“於”。
引用 jack 2014-6-27 18:52
第20頁2處“什”改為“甚”。
引用 jack 2014-6-27 18:46
第34頁2處“塑制”改為“塑製”。
引用 jack 2014-6-27 18:44
第27頁“合制之”改為“合製之”。
引用 jack 2014-6-27 18:41
第9頁“塑制”改為“塑製”。
引用 jack 2014-6-27 18:39
第8頁“複制”改為“複製”。
引用 jack 2014-6-27 18:37
第5頁“複制”改為“複製”。
引用 jack 2014-6-27 18:36
第3頁“複制”改為“複製”。
引用 jack 2014-6-27 18:31
第30頁14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29
第28頁19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25
第27頁1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24
第26頁4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22
第25頁31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18
第22頁3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13
第19頁6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11
第6頁1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09
第5頁6處“症”改為“癥”。
引用 jack 2014-6-27 18:06
第4頁4處“症”改為“癥”。

查看全部評論(34)

Archiver|手機版|大医传承 中医论坛

GMT+8, 2024-4-28 15:27 , Processed in 0.0258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頂部